您现在的位置是 : 首页  >  行业聚焦  > 正文

“反差感”拉满的半年:把说好的牛市还给我!

日期:2023-07-01 14:39:31 来源:韭圈儿

今天,市场很给脸,上证指数涨了0.62%。

一个6月下来,仅跌了0.08%。但这个月,大家的感觉就像跌了8%。

办公室里,阿赵戴了一顶深绿色的太阳帽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虽然看起来依旧美丽动人,但我旁边的老李却有点不满意。

净值又一次回到0.6的他,现在看见绿色就觉得不吉利。

曾经仓位占比超20%的爱股今年掉了36%,老李急火攻心,终于在二阳的浪潮里不慎中招,在一个发着高烧的周一,选择了卖出。

“今年的行情太割裂、太极端,跟我想得完全不一样...说好的牛市,哪去了?”

确实,在这个“反差感”拉满的2023上半年里,市场在春节前经历了一轮踌躇满志的“杨康行情”、又经历了一轮找不到方向的“电风扇轮动”,终于在板块切换的速率大幅提升之后,确立了“AI+中特估”的否极泰来主线。

只不过,在适应了自己的持仓连续享受“结构牛”之后,大家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——

这个上半年,对大多数人来说,可能是“结构熊”。

学霸的滑铁卢,后进生的逆袭

年初,没人会想到连续7年垫底的传媒能拿到上半年的行业冠军。

43%的传媒、23%的计算机、5%的军工,去年排名垫底的三位“后进生”,今年一通乱杀,走出了一波强势逆袭。

一边暴力逼空、一边又一次教育了我们: 指数只要跌得多,低估值总会有春天。

可春天是春天,当强硬的市场远景遇上若有若无的企业基本面,本着“买股票就是买公司”的基本面投资者,兴致冲冲研究起了大模型,回头来看暴涨的这些“大牛股”,灰心丧气摇摇头,直言“下不去手”。

闭眼拉估值当然好,就是别去看报表。

基金经理也有话说:“我当初买的什么股票,要么五年十倍最有成长性的赛道,要么高ROE、强现金流的蓝筹白马好股票,虽然今年成长性有点存疑,但怎么说赚的也是真金白银。

结果可倒好,食品饮料-9.07%、医药生物-5.56%,新能源与电力股对冲的电力设备指数-3.5%,这还不算从最高点跌下来的回撤,原来好公司跌起来,也这么狠?

要亏一起亏,其实也能接受;可市场偏偏喜欢涨我没买的东西。

想象力太过超前的AI和太过没有想象力的中特估,拽着大盘在3100和3400点之间反复拉扯,逼着基金经理每日自问,到底“追还是不追?”

追?万一山顶站岗,持有人知道了不得骂我风格漂移?

不追?持有人天天教我做投资,非要拿着不到一年的业绩,说主动权益跑不赢指数。

难,很难。

主动权益在“还债”,宽基指数获重生

上半年,主流宽基很是强势,让一众主动权益很是难堪。

小盘成长的中证1000特别给力,连一直喊着失真的上证指数,都红艳艳。唯独创业板、基金重仓的大盘成长方向狠狠套牢。

亏得多了,主动权益的舆论环境也越发逼仄;唱多指数、唱衰主动管理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。

渐渐没人再关注权益黑马,也没人再过问公募的冠军,旧有的发展范式受到了冲击。

基金经理倒也委屈, “今年指数确实强势,但往长了看,这不只是主动权益超额的小收敛吗?凭着半年、一年的业绩说基金经理的阿尔法都是垃圾,真的客观吗?”

涨得多了,哪里都是优点;可亏得多了,就全都是问题。

现在大家买基金,第一眼看得不是业绩,反而是费率。

极致的熊市逻辑,迫使公募基金开始酝酿降费、金融行业也开始带头限薪。

有野心也有能力的基金经理开始不自觉地把眼光投向私募,酝酿着一波创业的可能。

只是私募也未必就好过。

中国巴菲特老林的产品净值有的掉到了0.6,但路演会议上还得硬着头皮讲一句,“现在是牛市初期”;

时间玫瑰的园丁和尝百草的神农,为买不买AI、买国内还是买国外的AI,隔空对垒;

被称为“时间朋友”的价值巨佬,被港股上市没几天的教培机构CEO在朋友圈指着鼻子怼,说好的永不退出,跑起来比谁都快...

主要还是A股、港股的生态太恶劣了,如果都像美股一样一路向北...

不说了,都是眼泪。

国内熊出没,海外牛冲天

1月4日,我读到了一篇文章——名为《美股凛冬将至》,美国通胀袭扰、国内经济复苏,做多A股、做空美股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。

谁承想,从这天开始,纳斯达克一路狂飙了将近30%。

加息,美股加出了牛市;巴菲特入局,日本三十年新高;德国、法国也跟着走出了一波牛来了的气魄,只剩下香港,不到五年的时间第三次垫底。

于是,当年在2020年追逐核心资产、2021年拥抱高景气、2022年亲吻周期股的追涨派,又喊出了买入美股,做多美国国运的口号,誓要把失去的收益夺回来。

其实在1月31日之前,“无人生还”的港股,一度领先过全球指数;“傻大笨粗”的上证指数,也一度排名在中上游。

只是,又一次被逆转罢了。

现在人人尽说纳指香,我不禁又打了个寒颤,在诸位潮水般汹涌的毒奶之下,

美股,真的能抗住吗?

没有什么永远涨,只有追涨的心永不灭

今年A股的独立走势,背后隐约透露着不太如愿的经济;而拉动经济的马车,总饶不开“房地产”。

当年“财上海”振臂一呼,提出了“京沪永远涨”的口号;今年回过头来看,上海一个从业二十年的二手房老中介,上半年只开了两单。

整个五月一家大中介静安寺商圈的两百多号中介只成交了2套,想想那里的租金、工资,光听着就觉得有压力。

其实这也正常,哪有资产价格能永远涨?总要讲一个地心引力。

只不过,当年房价狂飙突进,人人都说房子是刚需,耗尽6个钱包也得上车;现在房价不涨了,反而没人着急了。

跌多了涨,涨多了跌,这是常识,讲常识的当然不只是房地产。

去年活跃的原油,今年转跌了;去年微跌的黄金,今年反而比较活跃;去年年底遭遇债灾的债券基金也慢慢修复了净值...

在“高风险、高收益”的资产只剩下“高风险”之后,人们开始关心起了“稳健”。

“积极”的反义词是“稳健”

这天,小学语文老师问牙牙学语的孩子们“积极”的反义词是什么?别的孩子都说是“消极”,只有经济学博士的孩子说是“稳健”。

即使是个段子,但艺术总要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。

今年3月,银保监会发布《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》,第七次信托行业整顿的大幕逐渐拉开。

越来越多的非标信托可能退出历史舞台,信托的影响力或许也会大幅降低。

万得全A虽然收红,但5000多只股票,你能选中挣钱股票的概率,似乎没有看起来的高。

既然股市不给力、房市慢撒气、啥都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,那债基、理财似乎是留给风险厌恶的普通人眼中理财的唯一。

留足过日子的,拿出还房贷的,剩下的钱就换成低风险产品,等待着抄底。

“六绝”已过,等待“七翻身”

中午,all in了沪深300的老王,找我们取经。

“浑身上下就剩不到2000块钱了,请问哪里的午饭便宜,可以充饥。”

虽然嘴上依然mmp,可我大A的基民依旧是做多的主力,一边算着距发薪日还剩几天,一边抠出补仓的人民币。

既然上半年的行情,翻转了年初的预期;那明天开始就七月了,下半年怎么就不能再翻一回身,走出一波逆袭?

等到12月底,我们再来盘点大类资产图,那时A股能不能牛冠全球,拿回第一?

标签:

推荐